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决赛结果(创意设计类)
经过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本届竞赛申报的2384项作品评审,479项作品进入决赛现场答辩评审,125支仿真实训队伍参加线下比赛。现将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和仿真实训单元全国总决赛的结果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7月22日——2025年7月28日,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至竞赛组委会。
如有项目名称、参赛单位、申报人姓名和层次等信息错误,请将问题反馈至电子邮箱:yjkjjs2025@163.com,组委会核实后更正(获奖证书以此为准)。
联系人:
田慧军 电话:010-82375103
曹莉霞 电话:010-65260492
附件:评审结果(排名不分先后)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组织委员会
2025年7月22日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决赛结果(创意设计类)
(共92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6项)
编号 | 作品单位 | 作品类型 | 作品名称 | 队长姓名 | 队员姓名 | 团队层次 | 指导教师 | 评选结果 |
A1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冶热智电——基于虚拟异步机控制的风电冶金系统 | 孙启晗 | 郭百柠、刘润东、杨文涛 | 本专组 | 王睿、袁双 | 特等奖 |
A2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魂涅槃录:一部漫画看懂中国钢铁的破壁、突围与超越》 | 何春祺 | 宋沂泽、孙垚、杨仕奇 | 本专组 | 张华 | 特等奖 |
A3 | 重庆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时延透镜·滞后洞察——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高炉炼铁滞后效应评价系统 | 刘增昊 | 张杨、焦梦娇、田仁豪 | 研究生组 | 吕学伟 | 特等奖 |
A4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AI模型的金属冶炼车间环境“平急”两用自驱动可穿戴式人员监测压电传感预警设备 | 赵鑫平 | 孙宇航、张怡凡、蒋立瑾 | 本专组 | 杨涛、侯新梅 | 特等奖 |
A5 | 中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槽”越界限,“储”力无限——基于冶金拓扑设计的超大容量电化学储能槽 | 王昕彤 | 郑晓玉、房鑫硕、周志远 | 本专组 | 王接喜 | 特等奖 |
A6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给夹杂物穿上铌铠甲——一种显著提升不锈钢耐蚀性的策略 | 班腾 | 成圳、穆新伟、孔晖闵 | 研究生组 | 张树才、李花兵 | 特等奖 |
A7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渣界面反应限制性步骤的动态预测 | 俞学玲 | 钟思洁、卢德杰 | 本专组 | 姜东滨 | 一等奖 |
A8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城碳踪:CCUS决策者之路 | 陈佳茵 | 郝子怡、王梦豪、李炜彬 | 本专组 | 邓勇、刘波 | 一等奖 |
A9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铁碳足迹:解锁绿色钢铁的密钥 | 冯伟 | 孙华悦、李圣轩、陈心怡 | 本专组 | 甘泽、孙建军 | 一等奖 |
A1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智孪影—炼钢全流程数字孪生与智慧调度系统 | 韩巧云 | 陈乐、胡明慧、时彦蕊 | 本专组 | 柴轶凡、张继凯 | 一等奖 |
A11 | 中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冷氢载碳——基于梯度降温的H₂/CO动态协同还原铁矿球团新工艺 | 杨丰铭 | 王羿丁 | 本专组 | 彭志伟 | 一等奖 |
A12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残铁解构·图显真形:高炉破损智能图像解析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 孟赛 | 冯光祥、王凌强、杨伯旭 | 研究生组 | 宗燕兵、焦克新 | 一等奖 |
A13 | 昆明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燃尽烷效,碳汇未来-瓦斯多级催化转化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系统 | 黄利南 | 李跃伦、李涛、周美悦 | 研究生组 | 李孔斋 | 一等奖 |
A14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冷凝技术的冶炼炉高效能耗回收与冷却系统研究:以二氧化钛涂层与铝基材料为核心的热交换应用 | 覃晶晶 | 孙雨、张鹤馨、陈嘉伟 | 本专组 | 段豪剑 | 一等奖 |
A15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智瞳”废钢智能分类分拣回收系统 | 陈聪 | 徐庆华、钟智容、路小莹 | 本专组 | 郄亚娜、张淑会 | 一等奖 |
A16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废钢重铸达人:废钢绿色循环冶金科普游戏设计 | 杜小乐 | 范召艺、王祺炜、匡瑞 | 本专组 | 邓勇、刘然 | 一等奖 |
A17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LF炉精炼可视化 | 黄禹冠 | 汪梅婷、杨皓元、李岩 | 本专组 | 彭军、张芳 | 一等奖 |
A18 | 太原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代替湍流抑制器的中间包侧吹作品 | 王昊铮 | 张星、侯栋智、刘嘉乐 | 本专组 | 陈超 | 一等奖 |
A19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水蒸气喷吹技术的多场耦合低碳烧结模型优化设计 | 李震 | 李思达、胡一奇、王宇通 | 研究生组 | 刘征建 | 一等奖 |
A20 | 昆明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超音速干粉喷吹及动态调控系统 | 毕智辰 | 杨奇佳、陈思远、孙飞雪 | 研究生组 | 王华、杨世亮 | 一等奖 |
A21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黑粉浸出石墨渣制备高品质铝用石墨化阴极炭块研究 | 刘宇 | 付仕康、陶宇恒、朱斯航 | 本专组 | 谢明壮 | 二等奖 |
A22 |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冶金界的“动画片工厂”:用Pygame把矿石炼成会跳舞的代码》 | 马鑫跃 | 刘阳浩 | 本专组 | 焦万铭、张恺 | 二等奖 |
A23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藻能铸绿钢”——构建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冶金工业零碳循环新体系 | 孙学鑫 | 周磊、刘佳怡、张羿 | 本专组 | 王睿、袁双 | 二等奖 |
A24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尘·蜕 | 杨子涵 | 申诗嘉、宋怡 | 本专组 | 赵玲艳、黄翠苗 | 二等奖 |
A25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古今冶铁奇遇记——科普类漫画 | 赵益佳 | 贾欣悦、回思莹、张栩烨 | 本专组 | 赵玲艳、高菊 | 二等奖 |
A26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我的世界:高炉迷城・高炉循环 | 蒋少帅 | 贺逍、刘宇灿 | 本专组 | 张伟、何红叶 | 二等奖 |
A27 | 兰州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铁企业能源智能化管控系统开发 | 李德富 | 田琳、唐镇山 | 本专组 | 胡正彪 | 二等奖 |
A28 | 辽宁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生态蜂巢—仿生模块化碳捕捉系统 | 江天野 | 郭昱闻、洪惠灵、郭佳鑫、何乾成 | 本专组 | 杨滨、张文峰 | 二等奖 |
A29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城市充电宝”---钢铁储能与冶金双功能系统 | 郝毅鹏 | 鲁悦、叶兴旺 | 本专组 | 樊文军 | 二等奖 |
A30 | 辽宁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结晶器内保护渣覆盖表面状态识别的方法 | 邱雅蓉 | 彭中源、孙大元 | 研究生组 | 杨杰 | 二等奖 |
A31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旋"不费力,引领"塞"道—精炼底吹用FS-GCH型透气塞 | 刘鑫宇 | 何泳良、李德龙、徐文超 | 研究生组 | 潘丽萍、朱航宇 | 二等奖 |
A32 | 中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测量高温钢液与结晶辊接触角的新型装置及方法 | 刘宗棠 | 宋露露、覃玉龙 | 研究生组 | 朱晨阳 | 二等奖 |
A33 | 重庆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钠钙协同溶钒机制及复合提钒工艺设计 | 徐铫峰 | 曹帅、饶鸿儒、王硕硕 | 研究生组 | 向俊一、伍岳 | 二等奖 |
A34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绿色冶金熔渣大数据平台 | 张旸堃 | 高振超、王晨旭、牛馨宇 | 本专组 | 段豪剑 | 二等奖 |
A35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板坯连铸用降速弥散式浸入式水口设计及研究 | 张天浩 | 黄家祺、许波文 | 本专组 | 刘中秋、王长军 | 二等奖 |
A36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罗马”智能HEAS路联网系统 | 杨宗立 | 曹文杰、张俊峰、何宜洲 | 本专组 | 邓勇、张建松 | 二等奖 |
A37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煤游记”—基于VR+AI辅助的沉浸式炼焦流程科普用游戏设计 | 牛梦嘉 | 刘笑乡、常喜、张根雨 | 本专组 | 王莉娜 | 二等奖 |
A38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我在小镇当钢长》 | 蒋军萌 | 王敏 | 本专组 | 冯彬 | 二等奖 |
A39 | 辽宁科技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铁生石墨”-利用等离子炉生产人造石墨的工艺研究 | 杨家兴 | 张博熙、刘津福、王宏尧 | 本专组 | 李猛 | 二等奖 |
A4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冶火奇缘:小禹的博物馆奇妙之旅》 | 张家傲 | 曹佳伟、张天旭、张佳玥 | 本专组 | 杨昌桥 | 二等奖 |
A41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钢铁大亨——一种创意冶金Monopoly桌游 | 黄灵杰 | 潘雨桐、阮锦琦、艾文杰 | 本专组 | 李建立 | 二等奖 |
A42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画“炉”点“金”--冶金科普漫画之转炉篇 | 陈思凡 | 徐帆、李安然、项子豪 | 本专组 | 朱航宇 | 二等奖 |
A43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色度学原理的铁矿球团颜色定量表征及质量智能预测 | 王宇通 | 李震、江回青、冯奔 | 研究生组 | 张建良 | 二等奖 |
A44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规则库与工艺优化的高炉铁水硅含量调控模型 | 张玉洁 | 段一凡、施有恒、李天顺 | 研究生组 | 刘小杰、李红玮 | 二等奖 |
A45 | 辽宁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连铸外加液态保护渣成分动态控制的装置与方法 | 路乔茹 | 杨康、刁鹤轩、黄奕涵 | 研究生组 | 曾红波、艾新港 | 二等奖 |
A46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智铸筋骨,绿锻精魂”——微合金双效30MnNb钢的智能设计、微观重构与循环韧性研究 | 祁鹏澄 | 王帆、王亚磊、颜克强 | 研究生组 | 王晓东 | 二等奖 |
A47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热融萃银”:一步热处理法实现硅太阳能电池中银的有效分离 | 郭自呈 | 胡涛、梁诗琦、董全峰 | 本专组 | 李亚琼 | 三等奖 |
A48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绿电绿氢驱动的氢基竖炉工艺:全流程碳减排与经济性分析 | 李嘉琪 | 覃欢欢、沈阳、李钦铖 | 本专组 | 宗燕兵 | 三等奖 |
A49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转炉炼钢过程中的数据大模型构建 | 姜威 | 翟俊昊、胡浩、李鸿涛 | 本专组 | 冯凯、鲁晓慧 | 三等奖 |
A50 |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CO2减排的冶金废水高效处理同步产甲烷装置 | 谢道静 | 殷博文、刘博、康一帆 | 本专组 | 宋娜、李婧男 | 三等奖 |
A51 |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视频:“肺”常健康智能防尘新视界 | 唐小棠 | 毛显赫、韦佳雨、李春富 | 本专组 | 邢冬婕、王洪涛 | 三等奖 |
A52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光”起“风”电雪—基于仿生光热超疏水材料的风机叶片全天候自除冰系统设计说明书 | 陈稳诚 | 林路路、高海翔、朱鹏麟 | 本专组 | 刘晓明、王强 | 三等奖 |
A53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锰辉·绿电”——基于等离子体电解的锰氧化物超细粉体绿色制备工艺 | 童欣 | 潘朗悦、房磊、赵文誉 | 本专组 | 石忠宁 | 三等奖 |
A54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炽寰智测——国内首个连续钢水温度智能监测平台 | 白子琪 | 翟浩迪、唐严、刘罗杰 | 本专组 | 董艳伍 | 三等奖 |
A55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合而为一——复合材料多效能节能测试仪 | 何松霖 | 徐玉玲、王琳喆、孙高然 | 本专组 | 李晖 | 三等奖 |
A56 | 福建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贵铅绿色短流程分离有价金属的研究 | 余嘉敏 | 郑静、蒋文浩 | 本专组 | 温小椿、陈洪祥 | 三等奖 |
A57 | 桂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Cr、Mn共掺杂Co3O4组装锌空气电池 | 陈金溢 | 唐顺起、韦赤、韦正飞 | 本专组 | 李义兵、朱杰 | 三等奖 |
A58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文丘里自吸式盐酸闭环再生系统 | 和董才 | 马健博、胡烨华、孙振晨 | 本专组 | 白丽梅 | 三等奖 |
A59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冶金物料运输带纵向撕裂智能检测系统 | 许皓波 | 何佳帅、胡豪杰、孙际城 | 本专组 | 党丽莹、刘乃江 | 三等奖 |
A60 | 华北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智“连”钢途—可持续发展的热轧带钢智能诊断系统 | 葛曦彤 | 齐瑞哲、张文达、章博遨 | 本专组 | 杨光辉、杨爱民 | 三等奖 |
A61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钢铁纪元:智绿冶金传奇 | 刘陈瑶 | 卫佳祺、穆佳美 | 本专组 | 刘文会 | 三等奖 |
A62 |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以钢渣等冶金固废为原料的多层复合透水砖创意设计 | 刘海涵 | 赵泽昱、殷楷峰、于建博 | 本专组 | 尹金枝、马立兴 | 三等奖 |
A6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创意设计类 | 冶金新“视”界:智能冶金数字展馆的设计与制作 | 杨薛聪 | 王大永、李俊、农肖 | 本专组 | 张楠、可芮 | 三等奖 |
A64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铁碳合金相图模型 | 赵世杰 | 柳旭鹏、吴凯轩、王伟军 | 本专组 | 侯伟、赵国宏 | 三等奖 |
A65 | 辽宁科技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硫消氮散”——回转窑烟气超低温脱硫脱硝一体化集成装置设计 | 田磊 | 刘磊、于正存、胡俊杰、王星卜 | 本专组 | 陶莹、安长伟 | 三等奖 |
A66 | 辽宁科技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钢铁低倍质量智检实验室柔性构建方案 | 王宝厚 | 穆莉炫、徐钰、贾康辉、李泽宇 | 本专组 | 吴春雷、孙野 | 三等奖 |
A67 | 辽宁科技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冶萃宝盒-废钢智能分类垃圾桶 | 高锦阳 | 高伟、张云腾、王赫 | 本专组 | 刘冰 | 三等奖 |
A68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浸渣成银,变废为金”—基于废旧TOPCon型光伏电池的绿色湿法冶金分选回收路径 | 柯昊 | 贾欣悦、贺思雅、宋艳美 | 本专组 | 定巍、李岩 | 三等奖 |
A69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稀萃智教”——稀土元素萃取分离的智能化演示系统 | 樊奕 | 李星辰、李浩、王炜清 | 本专组 | 刘香军、常宏涛 | 三等奖 |
A7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锌”光闪耀——水系储能电池领军者 | 蒋依然 | 张文煅、王思浓、薛雪冰 | 本专组 | 冯佃臣、杨礼林 | 三等奖 |
A71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稀土冶金用双向逆旋智能反应装置 | 张浩然 | 路昕悦、郑晓宇、韩竞帆 | 本专组 | 樊文军 | 三等奖 |
A72 | 三明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焦炉余热智回收,冶金低碳新驱动 | 宗鸿轩 | 杨芬芬、陈思琪、陈佳乐 | 本专组 | 李奇勇、李强 | 三等奖 |
A73 | 山东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针对钢坯加热的新型多孔介质辐射加热器 | 丁建磊 | 李江林、陈宜筱、廖仁杰 | 本专组 | 范晶晶 | 三等奖 |
A74 | 文山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超声波-活化剂协同强化锌粉深度净化硫酸锌溶液机理与工艺创新研究 | 李明益 | 任富豪、白晓慧 | 本专组 | 刘祥、宋宏伟 | 三等奖 |
A75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多功能梯度金属复合材料电渣熔焊法制备装置 | 徐帆 | 任可、张耀儒、韩举彪 | 本专组 | 朱航宇 | 三等奖 |
A76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转炉炼钢科普游戏:“铁豆镦”的钢魂觉醒之旅 | 项子豪 | 陈思凡、李安然、徐帆 | 本专组 | 李承志、程常桂 | 三等奖 |
A77 | 长江师范学院 | 创意设计类 | 光厕:钢厂的绿色器官——光伏储能厕所的生态循环 | 王洁 | 卓文天、张爽 | 本专组 | 王莹 | 三等奖 |
A78 | 长沙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热盾卫士——高温烧蚀环境下冶金材料涂层性能评估系统 | 陈浩然 | 蔺圣钧、李梦彬、李桂明 | 本专组 | 戴翠英、毛卫国 | 三等奖 |
A79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CT透微构,熵评定优劣:高炉炉缸炭砖孔隙结构三维解析与性能多指标评价研究 | 施煌禹 | 郭子昱、刘旭东、李梁 | 研究生组 | 刘彦祥、黄国忠 | 三等奖 |
A80 | 北京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类晶态纳米碳层包覆再生石墨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 易安才 | 于国庆、曾彪、陈健 | 研究生组 | 谢明壮 | 三等奖 |
A81 | 东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让高温凝固过程活起来”一种用于高温合金镁微合金化工艺的机理性研究方法 | 张宇 | 研究生组 | 刘福斌、龚伟 | 三等奖 | |
A82 | 贵州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铝行千里,数据为帆”: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工圆铝杆多性能逆向设计系统 | 邱文斌 | 谭永大、蒋佳君、黄运成 | 研究生组 | 金会心、王文豪 | 三等奖 |
A83 | 河南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异形厚壁发动机缸头高精度冶铸工艺设计 | 李明 | 张龙华、何玉、戚昊 | 研究生组 | 刘伟、游龙 | 三等奖 |
A84 | 江西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气粉协同破碎——熔渣余热回收中风淬造粒系统 | 赵庆民 | 常淮南、张振、谈欣昊 | 研究生组 | 张斌 | 三等奖 |
A85 | 昆明理工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沸腾焙烧炉气体分布板智能防堵与自适应清理系统设计 | 孙飞雪 | 毕智辰、胡君毅、陈思远 | 研究生组 | 杨世亮 | 三等奖 |
A86 | 辽宁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电磁输送冷钢的装置与方法的作品说明书 | 刘佳宁 | 李惺宇、杜康娟、陈罕奇 | 研究生组 | 曾红波、艾新港 | 三等奖 |
A87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磁材变形记”—退役永磁变身软磁健将的绿色魔法 | 闫帅 | 沈成、李龙博、于泳 | 研究生组 | 辛文彬 | 三等奖 |
A88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煤气智能巡检机器人 | 任孝伟 | 杨宇翔、王浩、郝毅鹏 | 研究生组 | 徐掌印、富晓阳 | 三等奖 |
A89 | 武汉科技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石核芯”——核壳结构造渣剂助力绿色高效脱磷 | 艾思维 | 周子丹、朱丽琴、胡可 | 研究生组 | 刘昱 | 三等奖 |
A90 | 燕山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基于高精度测温系统的电子控温磨损自补偿轧辊 | 翟艳睿 | 赵宇飞、李金蕊、陈启发 | 研究生组 | 韩毅 | 三等奖 |
A91 | 中南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剪切场重构·熔体新生——双螺旋杆动态调控轻合金绿色脱气与晶粒细化系统研发 | 宋雪霞 | 易书安、吴红健 | 研究生组 | 窦坤 | 三等奖 |
A92 | 重庆大学 | 创意设计类 | 一种获取连铸保护渣渣圈横截面全区域显微组织的方法 | 徐淑贤 | 朱程赫、岑叙、彭治强 | 研究生组 | 侯自兵 | 三等奖 |